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正在推进法令修订,拟将备受中国人关注的经营管理签证的资本金要求从目前的500万日元一举提高到3000万日元,整整翻了六倍。同时还新增了一项硬性条件:公司必须雇佣至少1名全职员工。
新规预计最快于今年内正式实施。也就是说,从现在8月起到年底12月,可能只有短短4个月左右的“窗口期”了。
这项措施颁布之后,对于想通过经营管理签证留在日本的人来说,不啻于一个“晴天霹雳”——以后拿这个签证的成本急剧增加,对于那些想着“低成本移民”的人来说,已经要开始重新评估了。据统计,近年来在日本经营管理签证中,中国籍持有者长期维持在48%至53%之间,几乎占据半壁江山。
但对于那些真正想在日本经营企业的人来说,这项政策的影响无非是抬高了入门资金的门槛,雇佣全职员工本就在考量范围之内。真正受到影响是:没有多少资金、也没有特别好的经营项目、又想在日本长住的人。
对于日本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既有弊端,也有利好。——弊端是之前有些电商卖家用这个较低的签证成本去日本开公司,然后注册各类网店,这条路子几乎被堵死了(成本过高)。利好则是:如果一个人用这么高的成本去日本经营企业,必然会考虑多个业务组合,电商和网络销售会成为优选,日本本土的电商行业又将迎来一波新的参与者。
日本的签证有几种?
日本是个比较开放的国家,总人口1.24亿,GDP又位居全球第四(日元汇率太低了,前几年就被德国超过),经济发达又缺少劳动力,所以日本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一直依赖于“输入型”——劳动力输入和技术经济输入等,无论是游客,还是前去日本打工创业的人,都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一些活力。
而日本签证体系,总计包含29种不同类型的签证。这些签证主要分为留学签证、居住签证、商务签证(包括短期和长期)、观光旅游签证(涵盖个人、团体和家庭型)以及特定技能签证等五大类别。
比如旅游签证,就分为单次、三年多次、五年多次等类型。而“就业相关”的签证,也高达19种。大家比较熟知的,可能是“经营管理签证”、“高度人才签证”、“留学签证”等。至于“永住者签证”,则指的是“非日本国籍,但可以长期居住在日本”。
经营管理签证,一般指的是“经营或管理企业需要长期待在日本”,这个签证的出发点是日本希望引入外国资本来日本参与经营,解决社会就业,推动日本经济发展。这个签证之前的叫法是“投资经营签证”,在2015年的时候才改名为“经营管理签证”。
经营管理签证拿到之后,一般都要续签好几次。日本入管局审查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以下几个要素:
▶ 是否正常缴税及交了多少税;
▶ 该签证持有者的年收入是多少;
▶ 公司经营状况(决算书)及雇佣情况等;
▶ 是否有独立办公地址及事业计划书;
▶ 在日本居住时间及活动情况等;
很多人说,拿了经营管理签证的,最好在日本呆180天(半年以上)。这个说法呢,其实在任何官方材料里都找不到,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判定方法(桌底规则)。如果你每年收入好几千万日元,公司还雇佣了几十号人,税也交的很多,这种优质的创业者,就算你呆了三个月也大概率会续签通过的。
拿了经营管理签证的人,都在做电商?
如果你想去日本,申请了经营管理签证,但是做什么生意却不知道,那么以下这些方向大概值得你考虑考虑——
▶ 开一个实体店铺(餐饮、卖货、服务等);
▶ 开一个咨询公司(有较好的商业模式);
▶ 买栋房子做民宿业务;
▶ 做贸易进出口业务(出口进口都行);
▶ 跟你专业息息相关的商业公司;
▶ 类似于旅游服务公司、留学服务公司等;
这几年移民到日本去的人,我接触下来,以“民宿业”和“贸易电商”这个方向最为热门。这也很好理解,日本这几年的房产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回报率都还不错,从长远来看,自己买房子做民宿,不仅资产保值,还能得到利润收入,所以很多人是“不能拿常理来揣测的心态经营民宿”,那当然是卷死人了。
贸易、电商这个方向,则是因为“业务范围太大、最容易做流水和收入、最适配大部分人”。而且,既能做进口,也能做出口。比如你作为一个外行人士,在中国国内总有些亲朋好友或商业人脉的吧,把日本商品倒卖一批到国内,不就是贸易流水了嘛,利润不利润的无所谓,反正大部分人过去不是为了赚钱的。
或者,你也可以从中国国内(比如1688这种批发平台)采购一批货物,在日本亚马逊上面开个店,挂上去卖一卖,流水也照样能够产生,就算自己不专业,找个人稍微运营一下,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想认认真真做贸易,或者做电商,我觉得大部分拿经营管理签证的人,还是不要这样想了。你过去是享受生活的,何必“没苦硬吃”呢?要做到很优秀,是不容易的,得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学习。我的认知里,你作为一个外国人,还想在日本市场创业成功?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
抬高经管签的门槛,电商会被更多人关注
日本收紧了经营管理签证的政策,抬高了门槛,实际上有以下几个考量:
▶ 现在很多经管签证都是名义公司,无实质业务;
▶ 日本需要筛选有实力的创业者和外国投资者;
▶ 强制要求雇佣人员是为了继续推动日本就业;
现在很多经营管理签证者开设的公司,大量采用的是共享办公室,也就是传说中的皮包公司。这种情况,是日本政府不想看到的。就拿乐天市场的申请开店条件来举例,他们就在里面加了一条“必须是有独立办公室”,就是为了对抗越来越多的皮包公司泛滥而已。
这几年,日本的移民审查越来越严格。自2025年夏季起,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的入国管理局对仅满足最低要求的申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如果资本金正好是500万日元,有租赁办公室,没有员工,那么该公司很可能被判定为“商业实质不强”。而且,入管局不仅注重形式要求,也注重“业务内容”标准。除了申请文件和理由陈述的内容外,业务连续性、事业计划和工作内容的具体内容也受到更严格的审查。感觉上,日本入管局越来越关心的是“该业务是否真正盈利以及推出后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所以,抬高了经营管理签证的门槛之后,以前很多经营者不大熟悉的“本土电商业务”,必将被提上日程。
1、跟人合作,扩大电商販路
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电商其实不容易,马马虎虎做个几百万日元,又没什么利润。所以,经营者首先要考虑的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自己的主营业务还是要多关注,电商平台作为一个销售渠道的补充即可。
刚起步的时候,跟人合作是最佳方案。一方面可以熟悉不同平台的电商玩法和相应的产品供应链,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获得经验和知识。自己摸索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实在太不值得了。
实在自己不想做的话,也可以做个“甩手掌柜”,比如开个店铺,租给熟悉的朋友伙伴。唯一需要关注的是税务问题以及商品售卖的合规风险。
2、电商是未来趋势,要关注多样化和匹配性
很多人以为电商只是卖货,实则谬矣。从乐天亚马逊这些传统货架电商,到TikTok这样的社交电商,再到私域电商整合营销等,其实,电商的生态及衍生业务是非常广博而复杂的。
对于经营管理签证者来说,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供应链和产品的兴趣,也可以考虑做社交电商或者电商服务。比如,在TikTok、ins等社交媒体上做内容,未来也可以做出变现服务,比如,给电商卖家做配套服务,摄影、设计、电话客服、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等,都有不小的市场需求。
最主要的是适配度,比如你之前在国内是做工程的,到了日本,大概率是不好进入这个行业,俗话说的包工头嘛,没有日本人脉是很难开展业务的。但可以考虑做做不动产咨询、或者建材生意呢?或者再深入一点,做做家居用品或者家电之类的产品呢?这些也都是工程行业比较熟悉的配套产品。
日本电商行业会越来越卷吗?
已经写了3500字了。最后再讲两个观点:
1、日本电商行业,肯定会越来越卷。但是,什么时候进入都不晚。就像现在的中国国内电商,淘宝天猫、抖音电商、拼多多、团购等,新模式新玩法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创业公司选择电商作为业务赛道。只要地球不停、社会仍在运转,大家就要买卖商品/服务。所以,你要坚定选择。
2、对于持有经营管理签的人来说,做日本电商,最重要的是税务问题。一是消费税,比如你进货价格100块,销售额价格500块,如果没有其他费用作为进项来抵扣的话,一般就要补缴消费税40块钱,这个问题可以咨询专业的税理士。二是法人所得税,日本的所得税税率比较高,电商在初期可能没什么利润,但是长远来说,这个必须要增加其他成本来降低收入利润。
日本这几年的签证政策、电商政策,都越来越收紧,合规和长久性是趋势。所以,这次经营管理签证抬高门槛,对于中日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有利有弊。总体来说,大家都朝着好好做生意的方向去努力,总是对的!